jeudi 16 avril 2009

英國評論者Julian Stallabrass的近期評論文章Truth or Dare

在〈90年代驚鴻一瞥 從YBA、猜火車之後,到當代的藝術創作策略〉一文中所提及英國評論者Julian Stallabrass的近期評論文章Truth or Dare,

也同樣在探討英國當代藝術中這個面向的發展。
如果Julian Stallabrass意識到了國際氛圍的轉變進而影響英國當代藝術創作者

那麼同樣的全球化語境下 ,我們如何檢討台灣當代藝術在這十年間所處的階段如何?

這麼思考,前題是承認全球化潮流的不可抗拒,對話的迫切性(其實是逼著你要表達)。

如何表達,或許也可以說是「文化想像企圖心」。
從911事件以後,當代藝術的集體政治意識型態(以反美霸權為主,
進而連帶的談論階級、 消費、媒體、論述的西方中心主義)
如何與後殖民、多元文化的論述脈絡交會,產生新的文化辯證關係,
已是這一波當代藝術中最受關注的面向。

從邊緣區域不斷地「試圖描述自身」的階段,到「說出觀點」,
是從掌握發言權到辯論的場域,這應該是目前我們最該思考和實踐的。

瞭解世界,然後─文化企圖心要大一點。

說回台灣的迷離,我們總會說,有主流才有非主流這種「相生」的邏輯。
或者,近年來更明確地說,沒有了具體的(或沒有意識到)反抗或懷疑對象,

也因此另類、非主流的場景也相對薄弱。這碎散的年代,套一句jeph以前說的(頗為反諷),

「沒有霸權,何來顛覆?大家都是小矮人」想想我們這個時代啊~是否真只是這樣呢?

Aucun commentaire: